关于组织能源材料与化工学院师生参加校第十一届“挑战杯”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通知

发布者:唐静发布时间:2024-12-05浏览次数:79

全院师生:

    为进一步推动我院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深入开展,提高我院学生的科研能力与实践能力,提升学生的科技创新素养,推动学院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发展,同时为参加第十九届“挑战杯”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做准备,请同学们积极参加校团委举办的必赢线路检测中心第十一届“挑战杯”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。有关事宜通知如下:

    一、竞赛宗旨

    崇尚科学、追求真知、勤奋学习、锐意创新、迎接挑战

    二、竞赛目的

    引导和激励必赢官网广大青年学生实事求是、刻苦钻研、勇于创新、多出成果、提高素质,发现和培养一批在学术科技上有作为、有潜力的优秀人才。鼓励学以致用,推动产学研融合互促,紧密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服务国家经济、政治、文化、社会、生态文明建设。

    三、赛道安排

    本届竞赛分为主赛道和专项赛道。主赛道可申报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、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、科技发明制作3类作品参赛。此外还设置“揭榜挂帅”“红色专项”“黑科技”等专项赛道。

    主赛道:

    1、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。参赛对象限本科生。作品类别包括机械、仪器仪表、自动化控制、工程、交通、建筑、计算机、电信、通讯、电子、数学、物理、地球与空间科学、生物、农学、药学、医学、健康、卫生、食品、能源、材料、石油、化学、化工、生态、环保等方面。

    2、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。哲学社会科学类支持围绕“发展成就”“文明文化”“美丽中国”“民生福祉”“中国之治”5个组别形成社会调查报告,每件作品只能选择以上1个组别参赛。

    3、科技发明制作。科技发明制作分为A、B两类: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、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;B类指投入较少,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、小制作等。

    专项赛道:

    1、“揭榜挂帅”专项赛。聚焦科技发展前沿和关键核心技术,聚焦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重大课题和现实问题,由政府、企业、科研机构等单位发榜命题,学生团队揭榜答题。

    2、“红色专项”活动。通过社会实践接受红色教育,支持重走红色足迹、追溯红色记忆、访谈红色人物、挖掘红色故事、体悟红色文化,感受党的精神伟力;支持返回家乡看变化、重走故地看新颜、深入乡村看振兴、走进一线看发展,感受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。青年学子应在社会实践中受到教育、坚定信念,形成有真情实感的心得体会、调研报告或视频图片等实践成果。

    3、“黑科技”展示活动。围绕“卡脖子”问题、前沿领域、高精尖行业,或者改变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,对现有科技成果具有一定颠覆性、超越性的,让人感觉出人意料、震撼震惊的,具有前瞻性、创新性、应用性(或应用前景)的实物或技术(包括但不限于人工智能、生命健康、脑科学、生物育种、新材料、新能源等前沿科技领域)。

注:以上专项赛另行通知。

    四、参赛要求

    1、2025年6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在校本科生、硕士研究生(不含在职研究生)都可申报作品参赛。

    2、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在2025年6月1日前两年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。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(论文)、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、获国家级奖励成果(含本竞赛主办单位参与举办的其它全国性竞赛的获奖作品)等均不在申报范围之列。

    3、参赛作品可分为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两类。申报个人作品的,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%以上工作,作品鉴定证书、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,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2人;凡作者超过3人的项目或者不超过3人,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,均须申报集体作品,集体作品的作者必须均为学生。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,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至本科生或硕士研究生类进行评审。集体作品总作者数不得超过8人,每件作品可聘请1-3位指导教师。

    4、附材料必须是中文(若是外文,请附中文版本)。

    5、校赛报名结束后,只可进行人员删减,不可进行人员顺序调整及添加,不可进行作品类别和组别的调整。

    五、参赛形式

    1、提交论文、报告或作品实物,填写《申报书》(附件3);

    2、以PPT形式阐述作品;

    3、评委听取介绍,选手现场答辩。

    六、赛事安排

    1、作品报名阶段:

    本届竞赛统一采用线上报名形式,学生项目负责人需在必赢官网“挑战杯”竞赛报名系统中注册账号并上传作品材料,“挑战杯”报名系统的使用方法详见附件4,报名系统开放时间为2024年12月15日,关闭时间为2024年12月31日。

    2、院级初赛阶段:

学院对作品进行初审,对作者进行资格审查,驳回不符合参赛要求的作品,邀请专家对作品进行遴选,评选出优秀作品,推荐不超过10件作品参加校级复赛。

    3、校级复赛阶段:

    2025年2月28日前,校团委邀请专家对各学院上报的作品进行复审,遴选其中有较高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的作品参加校级决赛。

    七、奖项设置

    本次竞赛将设立单项奖和优秀组织奖。

    由校团委邀请专家分别评选出各参赛类别作品的一等奖、二等奖、三等奖和优秀奖若干,学生获奖情况录入“第二课堂”系统创新创业能力模块。

撰稿人:郭齐;初审:唐静;复审:魏安乐;终审:刘沛平

附件1:“挑战杯”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(试行).pdf

附件2:“挑战杯”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评审规则.pdf

附件3: 必赢线路检测中心第十一届“挑战杯”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申报书(模版).doc

附件4:“挑战杯”报名系统使用方法.doc